【北京颐和园资料】北京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与圆明园仅一墙之隔。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原名“清漪园”,后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于1893年更名为“颐和园”,并成为清朝末期重要的皇家园林和避暑胜地。
颐和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建筑布局严谨,景观层次丰富,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园林的恢弘,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巅峰水平。
北京颐和园主要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颐和园 |
英文名称 | Summer Palace |
建造时间 | 1750年(初建),1886年重建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西山脚下 |
占地面积 | 约290公顷 |
水域面积 | 约3.4平方公里 |
主要景点 | 佛香阁、昆明湖、长廊、十七孔桥、石舫、乐寿堂等 |
历史背景 | 清朝皇家园林,曾为慈禧太后避暑之地 |
文化价值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世界文化遗产 |
开放时间 | 旺季(4月-10月):6:30-18:00;淡季(11月-次年3月):7:00-17:00 |
门票价格 | 成人票约30元,联票约60元(含部分景点) |
颐和园的整体布局以昆明湖为核心,以万寿山为依托,形成“一池三山”的传统园林格局。湖面开阔,水景灵动,是整个园林的灵魂所在。长廊则是颐和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全长728米,彩绘精美,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此外,颐和园内的佛香阁是全园的制高点,登高远眺,可俯瞰整个园林景色,感受古代皇家园林的壮丽与恢弘。而石舫则象征着“江山永固”,体现了帝王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颐和园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如今,它作为北京的重要文化地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