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缚鸡之力出处于哪里

2025-09-09 12:21:56

问题描述:

缚鸡之力出处于哪里,卡到崩溃,求给个解决方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9 12:21:56

缚鸡之力出处于哪里】“缚鸡之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连一只鸡都捆不住的力量,形容力量非常微弱。这个成语虽然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能力有限,但它的出处却并不为人熟知。本文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缚鸡之力”的来源

“缚鸡之力”最早出自宋代文豪苏轼的《晁错论》。原文为: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以匹夫之勇,而欲与天下争衡,是犹以一介之士,而欲缚鸡之力,其不自量也。”

在这段话中,苏轼借用“缚鸡之力”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盲目自信的人,他们就像想用微弱的力量去束缚一只鸡一样,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表现。

二、成语含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缚鸡之力
含义 比喻力量极其微弱,或能力极低,无法胜任某事
用法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或事物能力不足
近义词 力不从心、不堪一击、无能为力
反义词 足智多谋、力挽狂澜、力所能及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1.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能力不足

- 自谦自己的能力有限

- 描述某项任务过于简单或轻松

2. 例句:

- 他虽有心帮忙,但毕竟缚鸡之力,难以解决大问题。

- 这项工作对他来说简直是缚鸡之力,轻松得很。

四、总结

“缚鸡之力”作为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源自苏轼的《晁错论》,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能力极为有限,无法承担重任。在现代汉语中,它常被用来批评或自嘲,表达一种对自身或他人能力的无奈与调侃。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也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缚鸡之力”出自苏轼的《晁错论》,原意是指连鸡都捆不住的力量,比喻能力极弱、力量微小。该成语多用于贬义,表示一个人或事物无法胜任重要任务。在日常交流中,可用于批评或自嘲,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与文化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