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入”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常用于成语中,表示进入、进入状态或某种行为。许多成语中都包含“入”字,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入”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常见含“入”字的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入木三分 |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 《晋书·王羲之传》 |
入乡随俗 |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办事 | 民间俗语 |
入不敷出 | 收入不够支出,形容经济困难 | 《后汉书·王符传》 |
入情入理 | 合乎情理,令人信服 | 《红楼梦》 |
入迷 | 对某事极度沉迷 | 《儒林外史》 |
入室弟子 | 师傅最得意的弟子 | 古代师徒制度 |
入主出奴 | 比喻对事物认识片面,偏重一方 | 《颜氏家训》 |
入地无门 | 无处可逃,处境极为艰难 | 民间俗语 |
入幕之宾 | 指被邀请到幕府中的人,比喻受信任的宾客 | 《世说新语》 |
入瓮(人) | 比喻陷入圈套或困境 | 《资治通鉴》 |
二、总结
“入”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示“进入”的动作或状态,有时也用于描述人的心理或行为。这些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含有“入”字的成语种类多样,涵盖面广,既有描写行为的,也有形容心理的,还有表达处境的。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