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缺什么意思】“金瓯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国家或政权的不完整、分裂或衰败。其字面意思为“金制的盆子有缺口”,象征着原本完整的国家或政权出现了裂痕或缺失。
一、
“金瓯缺”最早见于《南史·梁本纪》:“金瓯已缺,谁执其咎?”后来在唐宋诗词中广泛使用,如李贺《南园十三首》中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以及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也有类似用法。
“金瓯缺”通常用于形容国家疆域残缺、政权不稳定、民族分裂或领土丧失等状态。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描述,也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瓯缺 |
出处 | 《南史·梁本纪》、唐宋诗词等 |
字面意思 | “金制的盆子有缺口” |
引申含义 | 国家不完整、政权不稳定、领土丧失、民族分裂等 |
常见用法 | 用于文学、诗词、历史评论中 |
文化内涵 | 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
使用频率 | 较少直接使用,多用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评价中 |
相近成语 | 残垣断壁、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
三、结语
“金瓯缺”虽然不是一个常用的日常用语,但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对现实的描写,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提醒我们珍惜国家的统一与稳定,铭记历史教训,努力实现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