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躇的意思是什么】“踟躇”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行动或决定时的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状态。它不仅指身体上的停留不动,也常用来形容心理上的矛盾和不安。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踟躇 |
拼音 | chí chú |
注音 | ㄔˊ ㄔㄨˊ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含义 | 行动时犹豫不决;心中矛盾、不知所措;徘徊不前 |
近义词 | 犹豫、迟疑、彷徨、徘徊 |
反义词 | 果断、迅速、坚定、立即 |
出处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二、用法举例
1. 表示动作上的犹豫
- 他站在门口,踟躇了好久才走进去。
2. 表示心理上的矛盾
- 面对这个选择,她踟躇不已,不知该如何是好。
3. 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情绪
- 诗人用“踟躇”一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三、常见搭配
搭配 | 说明 |
踟躇不前 | 形容不敢前进,犹豫不决 |
踟躇满志 | 原意为内心有所顾虑,后多用于形容人自信满满 |
踟躇不定 | 表示态度不明确,难以做出决定 |
四、总结
“踟躇”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达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迟疑,也可以形容一种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它既可以作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踟躇”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表达,帮助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准确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