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原文及翻译注释】《周处》是出自《晋书·周处传》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西晋时期一位名叫周处的勇士如何从一个“为害乡里”的恶霸,转变为忠义之士的故事。文章通过周处的转变,体现了儒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一、
《周处》主要讲述的是周处早年横行乡里,被乡人视为“三害”之一(即猛虎、蛟龙、周处),后来在得知自己是第三害后,决心悔过自新,最终成为忠臣良将的故事。文章通过这一过程,展示了一个人从堕落到觉醒、从恶到善的转变历程,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努力的重要性。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 周处,字子隐,是义兴阳羡人。 |
少孤,不修细行,纵情肆志,州里患之。 | 他年幼丧父,不注重小节,放纵自己的性情,乡里人都很讨厌他。 |
郡将周虓,尝谓曰:“卿若遇真贤,必有所成。” | 郡将周虓曾对他说:“你如果遇到真正的贤人,一定会有成就。” |
处曰:“何谓真贤?” | 周处问:“什么是真正的贤人?” |
处乃谢罪,遂折节力学,有文武才略。 | 周处于是道歉,开始改变志向,勤奋学习,具备文武才能。 |
后为御史中丞,正色立朝,不避权贵。 | 后来担任御史中丞,在朝廷上正直严肃,不畏惧权贵。 |
时有老姥,夜窃鸡而食之,处见而止之,曰:“汝老矣,不可盗。” | 当时有个老妇人在夜里偷鸡吃,周处看见后制止她,说:“你年纪大了,不能偷东西。” |
姥曰:“吾饥,故为之。” | 老妇人说:“我饿,所以才这么做。” |
处乃解衣与之,又遗以米肉。 | 周处于是脱下衣服给她,并送给她一些米和肉。 |
由是郡中肃然,无复为非者。 | 从此郡中风气端正,没有人再做坏事。 |
三、注释说明
1. “三害”:指当时义兴郡内三个危害百姓的人或物,分别是猛虎、蛟龙和周处。
2. “折节力学”:改变原来的不良行为,努力学习。
3. “御史中丞”: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百官,地位较高。
4. “老姥”:年老的妇女。
5. “正色立朝”:在朝廷上态度严肃,不阿谀奉承。
四、总结
《周处》不仅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则关于个人成长与道德修养的典范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曾经犯过错误,只要勇于面对并改正,依然可以实现自我救赎,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