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哪里】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民劳》。该句表达了古代对百姓辛勤劳作后能够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是“小康”一词最早的文献来源之一。
“民亦劳止”意为百姓已经劳累了很久,“汔可小康”则是希望他们可以稍稍得到安逸和温饱的生活。这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的追求。
在现代,“小康”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
出处 | 《诗经·大雅·民劳》 |
作者 | 不详(《诗经》为集体创作) |
原文出处 | 《诗经·大雅·民劳》 |
语义解释 | 百姓已经劳累了很久,希望可以稍微过上安稳的生活 |
现代意义 | “小康”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目标之一 |
文化影响 | 成为“小康社会”的文化源头,体现古代对民生的关注 |
三、延伸说明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念的体现。它反映出统治者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随着时代发展,“小康”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从古至今对人民福祉的持续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