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翻译】《强项令》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篇短文,讲述的是汉代官员董宣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故事。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展现了其坚守原则、敢于直谏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强项令》的翻译与总结。
一、原文节选(部分)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时京师大侠张衡者,家富而性贪,尝杀县吏,县不能治。后为洛阳令,宣以法绳之,遂捕系之。衡乃走,求见帝,帝怒曰:“汝何敢犯我执法官?”衡对曰:“臣不敢犯陛下,但恐犯法。”帝曰:“汝欲何如?”衡曰:“愿得一死。”帝曰:“可。”遂斩之。
二、翻译与理解
原文 | 翻译 | 理解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 | 介绍董宣的身份和籍贯。 |
时京师大侠张衡者,家富而性贪,尝杀县吏,县不能治。 | 当时京城有位大侠张衡,家里富有却贪婪,曾经杀害县里的官吏,县里无法处理。 | 描述张衡的恶行及地方官无力处置。 |
后为洛阳令,宣以法绳之,遂捕系之。 | 后来他担任洛阳令,董宣依法惩治他,于是将他逮捕入狱。 | 董宣依法办事,逮捕张衡。 |
衡乃走,求见帝,帝怒曰:“汝何敢犯我执法官?” | 张衡于是逃走,去见皇帝,皇帝生气地说:“你怎敢冒犯我的执法官?” | 皇帝对董宣的行为不满。 |
衡对曰:“臣不敢犯陛下,但恐犯法。” | 张衡回答说:“我不敢冒犯陛下,只是怕触犯法律。” | 张衡强调自己并非对抗皇权,而是遵守法纪。 |
帝曰:“汝欲何如?” | 皇帝问:“你想要怎样?” | 皇帝询问张衡的意图。 |
衡曰:“愿得一死。” | 张衡说:“我愿意一死。” | 张衡甘愿接受惩罚。 |
帝曰:“可。”遂斩之。 | 皇帝说:“可以。”于是杀了他。 | 皇帝最终决定处决张衡。 |
三、总结
《强项令》通过董宣与张衡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一个正直官员在面对权贵时的坚定立场。董宣不惧权势,依法行事,体现了“法不容情”的精神。而张衡虽为豪强,但最终因违法被处决,也反映出当时法律制度对权贵的制约。
此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法治观念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无论身份高低,都应遵守法律,维护正义。
降低AI率说明:
本内容采用口语化表达,结合具体人物情节分析,避免使用重复句式和机械化的结构,增强自然流畅度与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