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若狗彘出处于哪里】“行若狗彘”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原文为:“陈涉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若狗彘,不足与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像猪狗一样卑劣,就不足以与他谈论大义或高远的志向。
一、
“行若狗彘”是一个用来形容人行为卑劣、品德低下、如同猪狗一般的贬义成语。该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陈涉世家》中,用以批评那些没有远大志向、行为不端的人。
在古代语境中,“狗彘”指的是猪和狗,都是低贱的动物,因此“行若狗彘”是对人的极大贬低。现代使用时,也常用于讽刺某些人道德败坏、行为恶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行若狗彘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原文出处 | “行若狗彘,不足与言。” |
含义 | 形容人行为卑劣、品德低下,如同猪狗一般。 |
用法 | 贬义词,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行为不端、道德低下。 |
语境 | 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日常口语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某人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缺乏道德修养。 |
类似成语 | 道貌岸然、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等。 |
三、结语
“行若狗彘”虽然源于古代文献,但其含义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做人应有底线、有操守,不能因一时之利而丧失良知。同时,在使用这一成语时,也应注意场合,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