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全诗】“月是故乡明”出自明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为: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其中“月是故乡明”一句,已成为人们表达思乡情感的经典名句。
在诗歌中,“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诗人借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为了更好地理解“月是故乡明”的出处、含义及相关诗句,以下是一个简要的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原诗名称 | 《月夜忆舍弟》 |
| 作者 | 杜甫(唐代) |
| 出处 | 《杜工部集》 |
| 名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 诗句含义 | 在异乡夜晚看到月亮,总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表达思乡之情。 |
| 诗歌主题 | 战乱中的思乡、对亲人的牵挂与无奈 |
| 情感基调 | 悲凉、忧郁、深情 |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画面感 |
| 文化意义 | 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思乡情感的经典表达 |
结语:
“月是故乡明”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无论身处何地,当人们望见明月,总会想起那片熟悉的土地和亲人。杜甫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了最真挚的情感,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