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简介历史】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八达岭因其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八达岭长城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今天人们所见的宏伟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明朝。作为北京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在抵御外敌、保卫京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八达岭长城的历史与现状的简要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八达岭长城 |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延庆区 |
| 建造时期 | 战国时期初建,明代大规模修建 |
| 修建朝代 | 明朝(1368年—1644年) |
| 长度 | 约7.8公里 |
| 高度 | 平均约7米,最高处达14米 |
| 宽度 | 最宽处约5米 |
| 建筑结构 | 石砌城墙、敌楼、箭垛、烽火台等 |
| 历史作用 |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保卫京城安全 |
| 文化价值 |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象征 |
| 现状 | 保存较好,为著名旅游景点,游客众多 |
八达岭长城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毅力的象征。如今,它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参观八达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严密,还能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