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释义】“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现代语境中,“诲人不倦”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教学或指导他人时非常耐心、不厌其烦,愿意反复讲解、不断引导,直到对方真正理解为止。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教师,也适用于家长、导师、同事之间的知识传递与经验分享。
一、释义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现代用法 | 体现精神 |
诲人不倦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 《论语·述而》 | 形容教学或指导他人时耐心、持续不懈 | 耐心、奉献、责任感 |
二、具体解释
1. 字面意思
“诲”指教导,“人”指他人,“不倦”是不感到疲倦。合起来就是“教导他人不感到疲倦”。
2. 出处背景
这句话是孔子自述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上的态度。他强调自己不仅自己学习不厌,而且在教导学生时也不觉得疲惫,表现出极高的教育热情。
3. 现代意义
在今天,“诲人不倦”更多地被用来赞美那些在教育、培训、辅导等工作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比如老师、导师、教练等,他们面对学生或学员时,总是耐心细致、不急不躁。
4. 延伸理解
这种精神不仅限于知识传授,也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指导与帮助。例如长辈对晚辈的劝导、朋友之间的建议,甚至是职场中的带教,都可以体现出“诲人不倦”的品质。
三、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与“诲人不倦”的关系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韩愈《师说》 |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 | 强调教师的责任感,与“诲人不倦”相呼应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 虽非直接提及“诲人不倦”,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与耐心 |
四、结语
“诲人不倦”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格修养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需要帮助时,应保持耐心与热情,以真诚的态度去引导和启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践行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