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译文】“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用于形容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此句出自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原诗如下: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一、诗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唐代元宵节(正月十五)的盛况。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京城元宵夜的繁华景象:灯火如繁花盛开,桥上灯火通明,人们在街上欢庆,歌舞升平,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欢乐氛围的赞美。
二、全诗译文
原文 | 译文 |
火树银花合 | 火树银花交相辉映,灯火璀璨如花 |
星桥铁锁开 | 星光般的桥面,铁锁打开,行人通行 |
暗尘随马去 | 尘土随着马蹄扬起,四处飘散 |
明月逐人来 | 明亮的月亮仿佛追逐着人群而来 |
游伎皆秾李 | 歌舞艺人如桃李般艳丽动人 |
行歌尽落梅 | 歌声悠扬,曲调如落梅般清雅 |
金吾不禁夜 | 官府不禁止夜间活动,百姓自由欢庆 |
玉漏莫相催 | 更漏不要催促,愿这良宵长留 |
三、总结
“火树银花不夜天”不仅是对元宵节夜景的生动描写,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节日的喜庆气氛。如今,“火树银花不夜天”已成为形容节日夜景的经典表达,广泛用于文学、影视作品及日常语境中。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原诗进行解读与翻译,结合历史背景与语言风格,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表述,力求保持文字自然流畅,符合人文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