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商业行为,意思是等待一个合适的价格再出售物品。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等待一个理想的时机或条件,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论语·子罕》:“吾与点也。”朱熹注:“待价而沽,君子之志也。” |
释义 | 等待一个合适的价格才出卖,比喻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条件来实现自身价值。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等待更好的机会,不急于出手或行动。 |
近义词 | 坐等良机、择机而动、静候时机 |
反义词 | 贪图便宜、急于求成、草率行事 |
二、成语使用场景
1. 职场中:某人正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不愿轻易跳槽。
2. 投资领域:投资者在等待市场低迷时买入优质资产。
3. 个人发展:一个人在积累经验,不急于进入某个行业。
4. 商业交易:商家在等待最佳销售时机,不急于降价促销。
三、实际应用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职场 | 他目前的工作虽然稳定,但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机会,打算“待价而沽”。 |
投资 | 市场波动较大,他决定“待价而沽”,等行情好转再出手。 |
个人发展 | 她在学习新技能,不想随便找一份工作,希望“待价而沽”。 |
四、总结
“待价而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蕴含着一种智慧和策略。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商业决策,懂得“待价而沽”的人往往更能把握时机,实现更大的价值。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保守,以免错失良机。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