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出自成语】《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著名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鼓励下属吕蒙学习的故事。这篇文章虽然不是直接出自某个成语,但其内容与多个成语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勤学”“劝学”“知错能改”等思想。
一、文章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孙权在一次谈话中,劝说吕蒙要勤奋学习,不要因为自己不擅长文墨而拒绝学习。吕蒙起初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但孙权用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来劝说他,最终吕蒙接受了建议,并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显著进步。后来,鲁肃对吕蒙的才华感到惊讶,称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篇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善于激励和引导下属的精神。
二、与《孙权劝学》相关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 | 出处 | 含义 | 与《孙权劝学》的关系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孙权劝学》 | 指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化很大,应重新认识。 | 鲁肃对吕蒙的评价,体现学习带来的改变。 |
不耻下问 | 《论语》 | 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 虽未直接出现,但吕蒙接受劝学,体现出谦逊态度。 |
学而不厌 | 《论语》 | 学习不感到满足。 | 与孙权劝学精神一致,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知行合一 | 王阳明 | 知识与行动统一。 | 吕蒙从劝学到实践,体现了这一理念。 |
闻过则喜 | 《孟子》 |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 | 吕蒙听取孙权建议,表现出虚心接受的态度。 |
有志者事竟成 | 《后汉书》 | 有决心的人最终会成功。 | 孙权鼓励吕蒙,体现信念与坚持的重要性。 |
三、结语
《孙权劝学》虽非出自某一个成语,但它所传达的思想与许多成语高度契合。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文章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学习与做人道理。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像吕蒙一样,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