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高不可攀出处于哪里

2025-09-28 14:38:19

问题描述:

高不可攀出处于哪里,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14:38:19

高不可攀出处于哪里】“高不可攀”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难以企及、无法达到。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的成就、地位或能力远超常人,让人望尘莫及。那么,“高不可攀”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出处和含义是什么?

一、成语出处总结

“高不可攀”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高不可攀,其行不可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说话的境界太高,别人难以企及;行为也难以模仿。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高不可攀”这一表达更早出现在《诗经》或《论语》中,但真正作为固定成语广泛使用是在东汉时期。后来,在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中也常有引用,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二、出处一览表

出处文献 原文引述 作者/出处 释义
《后汉书·王符传》 “其言高不可攀,其行不可及。” 范晔 形容一个人言行都极高,难以企及
《诗经》 无直接记载 无名氏 有类似表达,但未明确出现“高不可攀”
《论语》 无直接记载 孔子及其弟子 多讲“高”与“德”,但未用此成语
唐代诗歌 无明确引用 各位诗人 多用于比喻志向或才华高远
明清小说 如《红楼梦》等 曹雪芹等 常用于描写人物气质或地位

三、成语含义与用法

“高不可攀”通常用来形容:

- 人物的成就或地位极高,如一位科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其影响力和成就让人难以企及;

- 某种目标或理想过于遥远,令人感到遥不可及;

- 某人的思想、道德或行为标准非常高,普通人难以达到。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带有褒义色彩,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评价。

四、结语

“高不可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推崇,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认知。无论是用于赞美他人,还是表达自己的谦逊,它都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表达方式。

了解成语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语言,提升表达的深度与美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