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求学翻译及原文】《王冕求学》是出自《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故事,讲述了元代画家、诗人王冕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的事迹。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王冕的才华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代学子在艰苦环境中追求学问的精神。
一、文章总结
《王冕求学》讲述的是王冕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依然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士的故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进取,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文章通过王冕的经历,传达了“勤能补拙”、“志当存高远”的思想。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王冕者,诸暨人也。 |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 |
年七岁,父命牧牛陇上。 | 七岁时,父亲让他去田间放牛。 |
王冕潜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 王冕偷偷溜进学堂,听学生们读书。 |
每听已,辄默记。 | 每次听完后,就默默记下来。 |
父怒,挞之。 | 父亲生气,打了他。 |
他日复然。 | 之后又这样。 |
父怒甚,遂不复许。 | 父亲非常生气,于是不再允许他去。 |
王冕阴怀之,夜则燃柴火,映窗读。 | 王冕暗自坚持,晚上点火照明,借着窗户的光读书。 |
后游学于吴中,得画师指授,遂成名家。 | 后来他在吴中游学,得到画师的指导,最终成为著名画家。 |
三、内容分析
王冕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他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却凭借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他的经历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
此外,文章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个人奋斗的重要性。王冕虽出身贫寒,但他并未被环境所限制,而是积极寻找学习机会,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四、结语
《王冕求学》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勤奋刻苦,终将有所成就。王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天道酬勤”的道理,也为后世学子树立了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