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胜辞的意思】“理不胜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文心雕龙·情采》:“情采之文,非理不立;理不胜辞,亦难成章。”意思是:文章中的道理(理)如果不能胜过文辞(辞),就难以形成有说服力或高质量的文章。换句话说,如果内容缺乏深度和逻辑,仅仅依靠华丽的词藻,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力。
一、
“理不胜辞”强调的是文章中“理”与“辞”的关系。在写作中,文辞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内容支撑,再优美的语言也难以打动读者。这一观点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提倡写作者应注重思想深度和逻辑结构,而不仅仅是追求语言的华丽。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的文章或言论,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理不胜辞 |
出处 | 《文心雕龙·情采》 |
含义 | 文章中的道理(理)若不能胜过文辞(辞),则难以成章。 |
强调重点 | 内容(理)比形式(辞)更重要 |
应用场景 | 批评空洞无物的文章、演讲或论述 |
延伸意义 | 写作应注重思想深度与逻辑性,而非单纯追求辞藻华丽 |
适用对象 | 写作者、评论家、文学研究者等 |
类似成语 | 言之无文、辞不达意、空洞无物 |
三、结语
“理不胜辞”不仅是一个文学概念,更是一种写作态度。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思想时,不应只关注语言的美感,更要注重内容的真实与深刻。只有“理”与“辞”相辅相成,才能写出真正有力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