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民胞物与出处于哪里

2025-10-02 22:29:12

问题描述:

民胞物与出处于哪里,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22:29:12

民胞物与出处于哪里】“民胞物与”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博爱、仁慈、关爱万物的精神境界。许多人对“民胞物与”的出处感到好奇,想要了解它究竟出自何处,以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围绕“民胞物与出处于哪里”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民胞物与”最早见于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正蒙·乾称篇》。张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仁爱万物”,主张人应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兄弟,体现出一种广泛的仁爱精神。

“民胞物与”字面意思是:“百姓如同我的同胞,万物如同我的同类。”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关爱。

在后世的文学和思想发展中,“民胞物与”逐渐成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被广泛用于诗词、文章中,表达对社会、自然的关怀之情。

二、出处及释义对照表

词语 出处 原文出处 释义说明
民胞物与 北宋·张载《正蒙》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意思是:百姓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体现仁爱、博爱的思想。
民胞 张载《正蒙》 “民吾同胞” 表示百姓与我同属人类,应互相关爱、尊重。
物与 张载《正蒙》 “物吾与也” 表示万物与我共存,应平等对待,不可残害。
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仁爱万物 张载提倡人应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兄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结语

“民胞物与”虽源于古代经典,但其所传达的博爱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关爱自然,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通过了解“民胞物与”的出处及其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