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掇的意思是什么】“拏掇”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本文将从字义、来源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拏掇”由“拏”与“掇”两个字组成,分别有其独立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一个特定的词组。
- 拏(ná):意为“抓取”、“牵引”,常用于表示用力拉扯的动作。
- 掇(duō):意为“拾取”、“捡起”,多指用手或工具将物品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因此,“拏掇”整体上可以理解为“抓取并拾取”的动作,有时也引申为“勉强接受”或“强行获取”的意思,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在古代文献中,“拏掇”常用于描述人或物被强行带走、拉扯的情景,带有一定动作性与被动性。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或学术研究中。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说明 | 示例 |
拏掇 | ná duō | 抓取并拾取;强行获取 |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表动作或被动状态 | “贼人拏掇其衣,夺之而去。” |
拏 | ná | 抓取、牵引 | 动作性强,常用于描述拉扯行为 | “拏舟而行。” |
掇 | duō | 拾取、捡起 | 表示用手或工具取物 | “掇石为基。” |
三、结语
“拏掇”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其含义虽不常见,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学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其字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如需深入探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