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远镜简介】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简称HST)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天文观测设备之一。它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合作开发,并于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能够避开大气干扰,提供清晰、高分辨率的宇宙图像,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哈勃望远镜不仅帮助科学家研究遥远星系、恒星形成、黑洞等宇宙现象,还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宇宙年龄、膨胀速度和暗物质存在的重要数据。它的持续运行和多次维修任务,使其成为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之一。
哈勃望远镜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 |
发射时间 | 1990年4月24日 |
发射载体 | “发现号”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Discovery) |
运行位置 | 地球轨道上,约560公里高度 |
制造方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合作 |
主要功能 | 观测可见光、紫外线及近红外波段的天体 |
有效载荷 | 多种科学仪器,包括成像仪、摄谱仪等 |
最初设计寿命 | 15年(实际运行超过30年) |
维修任务 | 共进行了五次航天飞机维修任务(1993-2009) |
重要贡献 | 明确宇宙膨胀速率、发现暗物质、研究黑洞等 |
能源来源 | 太阳能电池板 |
数据存储 | 高容量固态存储器,用于保存观测数据 |
哈勃望远镜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它已经运行了数十年,但其提供的数据仍在不断推动科学前沿。未来,随着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等新一代设备的投入使用,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将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