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原句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诗描绘了一位琵琶女在众人催促下才缓缓现身,却仍用琵琶遮住半张脸的情景。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种含蓄、羞涩或若隐若现的状态。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原文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字面意思 | 琵琶女抱着琵琶,只露出半边脸 |
比喻意义 | 形容人含蓄、害羞、欲言又止或隐瞒真实情感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心理状态、艺术作品意境、文学描写等 |
二、深入解析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渴望被关注,另一方面又因害羞或不安而有所保留。这种矛盾的情感在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都十分常见。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说话或行为时,表现出一种“欲说还休”的态度。例如,在感情中,一个人可能对另一个人有好感,但又不敢直接表达,就可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其心理状态。
此外,这句话也常用于艺术创作中,如影视剧、诗歌、绘画等,用来营造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深度。
三、使用建议
- 文学创作:适合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尤其是女性角色的细腻情感。
- 日常交流:可用于形容某人说话含蓄、不直白,带有一定神秘感。
- 艺术表达:适用于摄影、绘画等视觉艺术中,表现朦胧美或情感张力。
四、相关扩展
相关词语 | 含义 |
隐约其辞 | 说话含糊不清,不明确表达 |
半遮半掩 | 表示隐藏部分真相或情感 |
欲言又止 | 想说又没说出来,犹豫不决 |
若即若离 | 关系似近似远,不够明确 |
五、结语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心理与情感内涵。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有时不必过于直白,适度的含蓄反而能带来更深的共鸣。无论是文学还是生活,学会“半遮面”的艺术,或许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