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用草诗句】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著称。在众多作品中,他多次运用“草”这一意象,借草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下是对白居易诗中“草”字运用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经典诗句及出处。
一、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常以“草”为题材,借草寄托情感,描绘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描写春草的生机,还是秋草的萧瑟,都体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草”不仅是一种自然元素,更是一种情感载体,承载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界的关怀。
二、白居易诗中“草”字使用情况(部分代表作)
| 诗句 | 出处 | 意象分析 |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描写草原上的草,表现草的生命力与循环,寓意人生无常,但生命不息。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强调草的顽强生命力,象征希望与坚韧。 |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感遇·其七》 | 借草木表达高洁品格,不求外人赏识,体现诗人独立人格。 |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陋室铭》 | 虽非白居易所作,但类似风格常出现在其作品中,展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 “草堂无主燕飞回,昔日繁华今日哀。” | 《钱塘湖春行》 | 通过草堂荒凉、燕子归来的对比,表达对盛衰变迁的感慨。 |
三、结语
白居易通过对“草”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笔下的草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情感与哲思的象征。无论是“野火”中的顽强,还是“春风”中的新生,都体现了他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这些诗句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