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汤词语解释】“成汤”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名字,通常指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在古代文献中,“成汤”不仅是一个人名,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意义。以下是对“成汤”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释
“成汤”是商朝第一位君主的名字,姓子,名履,又称“汤”,“成”为谥号,表示其功业完成、德行圆满。他在夏朝末年崛起,推翻暴政,建立商朝,被视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成汤”一词在古籍中常被用来代指商朝的开国君主,也象征着以德治国、顺应天命的政治理念。在《尚书》《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二、总结与表格
|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意义 |
| 成汤 | 商朝开国君主,姓子,名履,谥号“成” | 《尚书·汤誓》《史记·殷本纪》 | 表示其功业完成,德行圆满 |
| 成 | 功业完成、德行圆满 | 《说文解字》 | 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
| 汤 | 姓氏,亦指水名,象征仁德 | 《诗经》《尚书》 | 后世引申为贤君的象征 |
| 商汤 | 与“成汤”同义,指商朝开国君主 | 《史记》《左传》 | 强调其建立新王朝的意义 |
三、延伸理解
“成汤”不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中华文化中“以德服人”、“顺天应人”思想的代表。他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政治哲学中“天命观”的重要性,即统治者必须具备道德和能力,才能获得天命,合法执政。
在后世文学与历史叙述中,“成汤”常被用来作为正义战胜暴政、贤君开创盛世的象征,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成汤”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古代中国对于理想君主的期待与历史经验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