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行将就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接近衰亡、即将结束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丧葬习俗,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
“行将就木”字面意思是“快要进入棺材”,引申为“即将死亡”或“接近灭亡”。它多用于描述人临近生命终点,也可用来比喻事物走向终结。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使用较为正式,常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该词感情色彩偏消极,通常带有惋惜或感慨的情绪。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显得不敬。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行将就木 |
| 拼音 | xíng jiāng jiù mù |
| 释义 | 形容人或事物即将死亡或终结 |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曰:‘子之能仕,吾以子为大夫。’……子若无罪,吾将赦之。子其行乎?’对曰:‘臣闻之,行将就木,而不能自拔。’”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生命或事物终结的感叹 |
| 感情色彩 | 负面(带惋惜、悲伤情绪) |
| 近义词 | 岌岌可危、命在旦夕、寿终正寝 |
| 反义词 | 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生机勃勃 |
| 示例 | 他年事已高,行将就木,家人倍感悲痛。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正式写作、文学表达、对长辈或重要人物的临终感慨。
- 避免场合:日常口语交流中较少使用,容易引起误解或不适。
- 注意语气:使用时应保持尊重与庄重,避免轻率或戏谑。
总之,“行将就木”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汉语的表达方式与情感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