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以豪放旷达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美景,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将个人的离愁别绪升华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尤其是结尾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朋友的祝福。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广受喜爱,除了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外,还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跨越空间的距离,共享同一轮明月带来的温馨与慰藉。这也正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越时空局限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