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现实关怀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在战乱动荡、生活困苦中的无奈与悲凉。
诗句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描绘的是秋天来临,天气转凉,风势猛烈。这里的“秋高”指的是秋季天空高远、空气清新,而“风怒号”则形容风声呼啸,仿佛在咆哮,给人一种萧瑟、肃杀的感觉。这种自然景象不仅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卷我屋上三重茅”则是对眼前情景的直接描写。诗人居住的茅草屋被狂风吹得屋顶上的茅草纷纷飘落,甚至“三重茅”都被卷走,说明风力之大,房屋之简陋,生活之艰难。这里的“三重茅”并非实指三层茅草,而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茅草被吹走的严重程度,增强了画面感和感染力。
整句诗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困顿,同时也为后文表达他对天下寒士的关心和理想奠定了情感基础。杜甫在这首诗中不仅写个人遭遇,更寄托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怀。
因此,“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