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什么意思】“放虎归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中”,比喻把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原来的地方,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敌对势力或危险人物的处理不当,导致后患无穷。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放虎归山 |
拼音 | fàng hǔ guī shān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吾今得其地,而不能守,不如放虎归山。” |
释义 | 把老虎放回山中,比喻将危险的人或事物放回原处,可能带来更大危害。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处理问题不彻底,留下隐患。 |
近义词 | 留祸根、养虎遗患 |
反义词 |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放虎归山”最早出自《三国志》,原指董卓在战败后,不愿放弃控制的地盘,反而选择放走敌人,结果被反噬。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彻底,不要留下后患。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管理 | 公司内部有违规行为,如果只是口头警告而不处理,就是“放虎归山”。 |
家庭教育 |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姑息纵容,久而久之会养成坏习惯,属于“放虎归山”。 |
国家政策 | 对某些社会问题处理不力,可能导致问题扩大化,这也是“放虎归山”的表现。 |
四、总结
“放虎归山”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处理问题时需要果断和彻底的重要性。如果对危险或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让事态更加严重。因此,在工作、生活和管理中,我们都应避免“放虎归山”的做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