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的典故最早出自哪里】“把栏杆拍遍”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情绪激动、愤懑难平时的动作。这个表达不仅生动形象,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把栏杆拍遍”的典故最早出自哪里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总结。
一、典故来源总结
“把栏杆拍遍”最早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登高望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山河破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与无奈。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句词的意思是:我仔细地看完了手中的吴钩(古代兵器),并一次次拍打栏杆,却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境。整句词充满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沉痛之情。
因此,“把栏杆拍遍”这一表达,最早来源于辛弃疾的这首词。
二、相关资料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原文句子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作者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
朝代 | 南宋 |
作品背景 | 辛弃疾在建康登高时,抒发对国事的忧思与个人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情绪激昂、愤懑难平,常用于表达内心苦闷或壮志难酬的心情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困境 |
三、结语
“把栏杆拍遍”不仅是文学中的一个经典表达,更是历史人物情感的真实写照。它源于辛弃疾的词作,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通过了解这一典故的出处,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也能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
如需进一步探讨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或类似成语的出处,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