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翻译及原文】《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借凭吊西汉名士贾谊的故居,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自身遭遇的悲凉。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性的怀古之作。
一、原文与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云山一望哀。 | 贾谊被贬三年在此栖居,千年之后依旧令人感叹哀伤。 |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我独自在秋草中寻找他离去后的痕迹,空荡的寒林中只见夕阳西下。 |
| 惟有南冠而楚奏,不闻京国更沾衣。 | 只有南方的囚徒仍在演奏楚地的乐曲,听不到京城的音讯让我泪湿衣襟。 |
| 怀沙客问重骚体,可有文章惊海内? | 怀念屈原的文人再写《离骚》式的诗篇,是否还有文章能震动天下? |
二、
《长沙过贾谊宅》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通过描写贾谊被贬长沙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感伤。全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体现了刘长卿诗歌中常见的“悲凉”风格。
- 主题思想:借古抒怀,表达对贾谊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无奈。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语言简练,意象深远;
- 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
- 历史背景: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因遭权臣排挤被贬长沙,刘长卿借此诗抒发对才子不得志的感慨。
三、延伸思考
贾谊虽为一代才俊,却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最终郁郁而终。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古代士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缩影。刘长卿在长沙凭吊贾谊,既是缅怀古人,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这种“以古鉴今”的写作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极为常见,体现出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结语
《长沙过贾谊宅》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命运轨迹。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华与机遇往往难以并存,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如何在逆境中坚守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