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见肘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内容】“捉襟见肘”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经济或资源上的困难,常常处于窘迫的状态。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故事来源
“捉襟见肘”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事讲的是晋文公在流亡期间,生活非常贫困,衣服破旧,衣襟和袖子都破损了,走路时常常要用手去拉住衣角,以免衣服脱落。因此,人们用“捉襟见肘”来形容他当时处境的艰难。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捉襟见肘 |
| 拼音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 含义 | 形容经济拮据、资源不足,处于困境之中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经济、物资或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
| 近义词 | 左支右绌、力不从心、捉襟露肘 |
| 反义词 | 应付裕如、游刃有余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捉襟见肘”常被用来形容个人或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资源短缺、管理混乱等状况。它提醒人们要提前规划、合理安排,避免陷入被动局面。
四、总结
“捉襟见肘”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写照。它让我们意识到,在面对困难时,需要冷静分析、积极应对,才能走出困境,迎来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