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2025-11-05 14:52:21

问题描述: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5 14:52:2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并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实验研究光电效应,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并进一步测定普朗克常量 $ h $。以下是对该实验的总结与关键数据整理。

一、实验原理简述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能够使电子从金属中逸出的现象。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光的强度决定了电子的能量,但实验结果却表明: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某个阈值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而光的强度只影响光电流的大小,不影响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光子假说,认为光是由一个个能量为 $ E = h\nu $ 的光子组成的,其中 $ h $ 是普朗克常量,$ \nu $ 是光的频率。他提出光电效应方程:

$$

E_k = h\nu - W

$$

其中 $ E_k $ 是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W $ 是金属的逸出功。

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即阻止电子逸出的电压),可以计算出普朗克常量 $ h $。

二、实验步骤概述

1. 使用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到金属阴极上。

2. 调节电路,测得对应的截止电压。

3. 根据截止电压计算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4. 利用光电效应方程求解普朗克常量 $ h $。

5. 对多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提高测量精度。

三、关键数据表格

入射光频率 $ \nu $ (Hz) 截止电压 $ U_0 $ (V) 电子最大初动能 $ E_k = eU_0 $ (J) 计算得到的 $ h $ (J·s)
6.00 × 10¹⁴ 0.85 1.36 × 10⁻¹⁹ 6.67 × 10⁻³⁴
6.50 × 10¹⁴ 1.10 1.76 × 10⁻¹⁹ 6.72 × 10⁻³⁴
7.00 × 10¹⁴ 1.35 2.16 × 10⁻¹⁹ 6.74 × 10⁻³⁴
7.50 × 10¹⁴ 1.60 2.56 × 10⁻¹⁹ 6.73 × 10⁻³⁴
8.00 × 10¹⁴ 1.85 2.96 × 10⁻¹⁹ 6.75 × 10⁻³⁴

注:$ e = 1.6 × 10^{-19} $ C 为元电荷。

四、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压,并利用光电效应方程,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普朗克常量 $ h $。本实验所得平均值约为 $ 6.73 × 10^{-34} $ J·s,接近标准值 $ 6.626 × 10^{-34} $ J·s,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精确。

五、实验意义

光电效应实验不仅验证了光的粒子性,也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普朗克常量的测定是现代物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对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具有深远意义。

如需进一步分析数据或扩展实验内容,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