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一、总结说明
《楚归晋知罃》是《左传》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记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知罃被楚国俘虏后,最终被释放回晋国的故事。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展现了战争中的礼仪、外交与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楚归晋知罃》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背景。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白话翻译 |
| 楚人归晋知罃,曰:“子其勉之!我无尔诈也。” | 楚国人把晋国的知罃送回晋国,说:“你好好努力吧!我没有欺骗你。” |
| 知罃对曰:“臣闻之:‘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今楚国之君,未免于难,而吾以不义加之,非所以为仁也。” | 知罃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不重复伤害敌人,不擒获年长者。’如今楚国的君主还未脱险,而我却以不义加害于他,这不符合仁德之道。” |
| 楚子曰:“子其行矣!吾不汝留也。” | 楚王说:“你走吧!我不留你。” |
| 知罃曰:“臣既得归,岂敢不敬?愿君无忘其德。” | 知罃说:“我既然能回去,怎敢不恭敬?愿君不要忘记我的恩德。” |
| 楚子曰:“子之言,虽有理,然吾不能忘其耻。” | 楚王说:“你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我不能忘记那场耻辱。” |
| 知罃曰:“昔者,晋侯之败于邲也,臣尝在焉。今楚之胜,亦不过此耳。” | 知罃说:“从前晋侯在邲之战中失败时,我曾在那里。如今楚国的胜利,也不过如此罢了。” |
| 楚子曰:“善!”遂遣之。 | 楚王说:“好!”于是放他走了。 |
三、内容简要分析
《楚归晋知罃》通过知罃与楚王的对话,反映出当时战争中的一种“礼”的精神。尽管两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双方仍注重道义与礼仪,体现出春秋时期贵族文化的特点。
知罃在被俘后表现出节操与智慧,不仅没有怨恨楚国,反而以礼相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与“义”的精神。而楚王虽然战败,却也能尊重对手,显示出一种政治家的风度。
四、结语
《楚归晋知罃》不仅是对一场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篇体现古代外交礼仪与道德观念的佳作。通过对原文与翻译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如需进一步探讨《左传》其他篇章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