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意思解释】“待价而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后人引申为“待价而沽”,意思是:等待一个合适的价格再出售。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但不轻易出仕或出卖自己,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条件。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待价而沽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出处 | 《论语·子罕》(后世引申) |
本义 | 等待合适的价格再出售 |
引申义 | 有才能的人不急于出仕,等待合适的时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志向、有原则,不愿随便妥协 |
近义词 | 静待良机、择木而栖、守株待兔(贬义) |
反义词 | 售卖无度、急功近利、随波逐流 |
二、成语解析
“待价而沽”字面意思是“等待价格卖出”,在古代多指商人等待合适的买家和价格才出手商品。后来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不轻易出山或出仕,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施展自己的才能。
比如,历史上很多文人志士在不得志时,会以“待价而沽”的态度等待明主或机会。这种态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与环境。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虽怀才不遇,却仍坚持“待价而沽”,不愿轻易投靠权贵。 |
日常交流 | 这个职位待遇不错,但他还在“待价而沽”,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
职场背景 | 公司希望找到真正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待价而沽”的求职者。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有才能、有理想的人,不宜用于贬义场合。
2. 情感色彩:多为褒义,强调坚持原则和择机而动。
3. 避免误用:不要将“待价而沽”用于形容商人唯利是图,这样容易引起误解。
五、总结
“待价而沽”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理性判断、慎重决定,而非盲目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