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释义】“云蒸霞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山中雾气缭绕、霞光四射的壮丽景象。这个词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常被引申为事物繁荣昌盛、气象万千的状态。
该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意是形容云气升腾、霞光灿烂的景象,后多用于赞美风景或局势的宏大与美好。在文学作品中,“云蒸霞蔚”常用于描绘山水之间的美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一、词语释义
| 词语 | 释义 |
| 云蒸 | 指云气升腾、弥漫 |
| 霞蔚 | 指霞光灿烂、色彩绚丽 |
| 云蒸霞蔚 | 形容云气和霞光交织在一起,形成壮丽的自然景象 |
二、用法与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说明 |
| 自然景色描写 | 常用于描述山川、日出、日落等壮观景象 |
| 文学修辞 | 多见于诗词、散文中,增强画面感和美感 |
| 比喻繁荣 | 引申为事业、文化、社会等发展兴盛、气象万千 |
| 书法与绘画 | 在艺术创作中,常用来形容画面层次丰富、色彩斑斓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云雾缭绕、霞光万丈、烟波浩渺 |
| 反义词 | 阴霾沉闷、黯淡无光、风平浪静 |
四、经典引用示例
1.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虽未直接使用“云蒸霞蔚”,但意境相似,描绘的是山中晨昏交替时的美景。
2. 宋代·苏轼《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虽写雨景,但其意境中也有云气变幻、光影交错之美。
五、总结
“云蒸霞蔚”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象征性表达。它既可用于写景,也可用于比喻社会、文化等层面的繁荣景象。在文学创作中,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瑰丽的风景之中。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美感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