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出自何处】“云蒸霞蔚”是一个常用于描绘自然美景的成语,形容云雾缭绕、霞光灿烂的壮丽景象。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繁荣兴盛、气象万千的状态。
一、成语出处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云蒸霞蔚 |
| 拼音 | yún zhēng xiá wèi |
| 含义 | 形容云气升腾、霞光绚丽,多用于描写山川景色或事物繁盛的景象。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原文 | “云蒸霞蔚,千岩竞秀。” |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作比喻使用。 |
| 近义词 | 云烟缭绕、霞光万丈、气象万千 |
| 反义词 | 阴沉晦暗、黯淡无光 |
二、详细解析
“云蒸霞蔚”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篇,原文为:“云蒸霞蔚,千岩竞秀。”这句话描绘的是山林之间云雾蒸腾、霞光映照的美丽景象,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
该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还蕴含着一种诗意的美感,常被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或事物发展蓬勃的状态。例如,在描写自然风光时,可以说“这座山峰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此外,“云蒸霞蔚”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精神或文化上的繁荣景象,如“文化事业云蒸霞蔚,百花齐放”。
三、结语
“云蒸霞蔚”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艺术表达,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作为风景描写还是象征性表达,它都展现了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