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竺可桢的资料】竺可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深远影响。以下是对竺可桢生平及其贡献的总结。
一、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地理学与气象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他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发展。他也是浙江大学的校长,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成就与贡献
方面 | 内容 |
学术研究 | 在气候学、物候学、自然地理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尤其关注中国气候变迁与农业关系。 |
气象事业 | 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站,推动了全国气象预报体系的建设。 |
地理教育 |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等教材,为中国地理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
浙江大学校长 | 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强调“求是”精神,推动学校发展为国内一流高校。 |
物候学研究 | 开创了中国物候学研究,对农作物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
三、竺可桢的生平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890年 | 出生于浙江绍兴 |
1909年 | 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南京大学) |
1910年 | 赴美留学,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
1913年 | 攻读哈佛大学地理学与气象学硕士 |
1918年 | 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任教 |
1928年 | 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 |
1936年 |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
1955年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74年 | 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
四、竺可桢的精神与影响
竺可桢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求是”精神至今仍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界。此外,他在物候学方面的研究,为后来的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总结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在地理学、气象学、教育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学术成果和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了解竺可桢的生平与成就,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精神与教育使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