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雉伏鼠窜的汉语大词典

2025-11-02 00:17:45

问题描述:

雉伏鼠窜的汉语大词典,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2 00:17:45

雉伏鼠窜的汉语大词典】“雉伏鼠窜”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四处逃窜、狼狈不堪的状态。在《汉语大词典》中,“雉伏鼠窜”被收录为一个具有特定语义和使用场景的成语,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一、

“雉伏鼠窜”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意是指野鸡和老鼠在受到惊吓后四处逃窜的样子,后来引申为人处于极度恐慌或被动境地时的狼狈状态。该成语多用于描写战乱、逃难或遭遇突发事件时的情景,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在《汉语大词典》中,该成语被详细解释,并附有出处和用法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与适用范围。通过查阅此词典,可以深入了解成语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二、表格展示

词语 雉伏鼠窜
拼音 zhì fú shǔ cuàn
释义 原指野鸡和老鼠受惊后四散奔逃,比喻人在困境中慌乱逃窜、狼狈不堪。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于是楚师退。郑人惧,乃出城,雉伏鼠窜。”
用法 多用于描写战乱、逃难或突发变故时人们的慌乱状态,常作谓语或状语使用。
示例 “敌军突袭,百姓四散奔逃,大街上一片雉伏鼠窜的景象。”
词性 动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情感色彩 贬义
近义词 四散奔逃、仓皇失措、东躲西藏
反义词 安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三、结语

“雉伏鼠窜”作为汉语中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通过《汉语大词典》的收录与解释,我们得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用法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应保持冷静与理智,避免陷入“雉伏鼠窜”的被动局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