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该指南是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德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文化基础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 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理念。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4.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5. 法治教育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依法行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6. 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
通过劳动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德育工作实施途径
| 实施途径 | 具体内容 | 
| 课程育人 | 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 
| 文化育人 |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 
| 活动育人 |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 | 
| 管理育人 |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行为规范养成 | 
| 协同育人 | 加强家校社联动,形成德育合力 | 
| 网络育人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德育空间 | 
四、德育工作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 提升教师素养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3. 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德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4. 加大资源投入
保障德育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总结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仅是德育工作的行动纲领,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行合一,强化实践导向,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