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泰山以超北海什么意思】“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原文为:“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想要把泰山夹在腋下跳过北海,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而如果有人被要求为年长的人折一根树枝,却说“我做不到”,这其实是不愿意去做,而不是做不到。
这个成语常用来区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强调有些事情并非能力不足,而是缺乏意愿或行动力。
“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一个比喻性极强的成语,来源于《孟子》,用以说明“不能”和“不为”的不同。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某些事情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没有去努力或不愿去做。这一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而应反思自身的态度和行动。
表格对比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孟子·梁惠王上》 | 
| 原文出处 |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 字面意思 | 想要把泰山夹在腋下跳过北海 | 
| 引申含义 | 表示“无法做到”的事情,强调客观限制 | 
| 对比对象 | “为长者折枝”(微小之事) | 
| 核心观点 | “不能”是能力问题,“不为”是态度问题 | 
| 现代意义 | 鼓励积极行动,反对借口推脱 | 
| 使用场景 | 批评懒惰、推卸责任的行为 | 
通过“挟泰山以超北海”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古人的智慧,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态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