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共1362年的历史,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其核心目的是“以史为鉴,资于治道”,即通过历史的教训来帮助当政者治理国家。
一、主要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经典。它通过对历代王朝兴衰、人物成败的详细记录,揭示了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书中内容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主要内容的简要总结:
| 内容类别 | 主要内容 | 
| 历史范围 | 战国至五代,共1362年 | 
| 编写体例 | 编年体,按时间顺序记载 | 
| 编撰目的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 核心思想 | 强调历史经验对现实政治的借鉴意义 | 
| 历史人物 | 包括帝王将相、谋士名臣、平民百姓等 | 
| 写作风格 | 简洁明了,注重史实与道德评价结合 | 
二、《资治通鉴》的价值与影响
1. 历史教育功能:作为一部系统的历史书籍,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助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政治参考价值:历代统治者都重视《资治通鉴》,从中吸取治国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3. 文学与思想价值:司马光在书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对后世文学、哲学都有深远影响。
4. 文化传承作用:《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资治通鉴》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智慧的结晶。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权力的运作、人性的善恶、制度的兴衰,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学者、官员,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如需进一步了解《资治通鉴》中某一段落或人物,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