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是也的意思】一、
《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句出自《论语·公冶长》篇,是孔子与弟子子贡之间关于“文”字谥号的讨论。其中,“是也”是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用于强调或肯定前文所述内容。
“是也”在古汉语中通常表示“就是如此”,即对前面所说的内容进行确认或总结。在本句中,“是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孔子对“孔文子之所以被谥为‘文’”的解释是合理的、成立的。
二、核心词义解析
| 词语 | 出处 | 含义 | 用法说明 |
| 子贡 | 《论语·公冶长》 | 孔子弟子,名端木赐 | 原文中的提问者 |
| 问 | 《论语·公冶长》 | 提问、询问 | 表示疑问语气 |
| 曰 | 《论语·公冶长》 | 说、说道 | 引出对话内容 |
| 孔文子 | 《论语·公冶长》 | 鲁国大夫,名孔圉 | 被谥为“文”的人 |
| 何以 | 《论语·公冶长》 | 为什么、凭什么 | 表示原因或依据 |
| 谓之 | 《论语·公冶长》 | 称之为、叫做 | 表示称呼或定义 |
| 文 | 《论语·公冶长》 | 谥号之一,意为“文雅、有德” | 古代对逝者的尊称 |
| 也 | 《论语·公冶长》 | 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或强调 | 在此与“是”连用,构成“是也” |
| 是也 | 《论语·公冶长》 | 就是这样、确实如此 | 强调前文所言属实 |
三、原文及译文对照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作‘文’呢?”
孔子回答:“他聪明又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作‘文’。”
四、对“是也”的理解
在“是以谓之‘文’也”中,“是也”并非单独成句,而是作为“是以”的补充,意思是“因此就是这样”。这里的“是”指代前文所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则起强调作用,表示孔子的结论是合理的、确定的。
从语言习惯来看,“是也”常用于文言文中表达一种肯定或总结的态度,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确实是这样”。
五、结语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中‘是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对孔子观点的确认和总结。通过分析“是也”的语法功能和语境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论语》中这段对话的含义,理解古人对于“文”这一谥号的重视与推崇。
如需进一步探讨《论语》中其他“也”字用法或相关人物背景,可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