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录怎么读】“纂录”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献整理、资料汇编等语境中。为了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本文将从字义、发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纂录”由两个汉字组成:“纂”和“录”。
- 纂(zuǎn):意为编辑、整理,多用于书籍、文章的编纂工作。
- 录(lù):意为记录、抄录,表示将内容写下来或保存下来。
合起来,“纂录”指的是对资料、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记录,常用于学术研究、历史文献整理等领域。
在日常使用中,“纂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动词性词语出现,如“纂录古籍”、“纂录史料”等。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含义 | 用法示例 | 说明 |
| 纂录 | zuǎn lù | ㄗㄨㄢˇ ㄌㄨˋ | 编辑整理并记录 | 纂录古籍、纂录史料 | 多用于文献整理、资料汇编 |
| 纂 | zuǎn | ㄗㄨㄢˇ | 编辑、整理 | 纂修史书、纂集资料 | 常用于正式、书面语 |
| 录 | lù | ㄌㄨˋ | 记录、抄录 | 录取、录音、录取 | 表示将信息保存下来 |
三、注意事项
1. “纂录”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词汇,口语中较少使用。
2. 在写作或学术论文中使用时,应注意上下文的搭配,确保语义准确。
3. 避免与“撰录”混淆。“撰录”更偏向于“撰写并记录”,而“纂录”更强调“整理与汇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纂录”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词语,适合用于文献、历史、学术等领域的表达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