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柱之信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抱柱之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承诺或信念的坚守,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个成语蕴含着极强的道德力量和精神信仰,是中华文化中诚信观念的典型体现。
一、
“抱柱之信”最早出自《庄子·盗跖》篇,讲述的是尾生与女子相约在桥下相见,女子未至,而洪水来临,尾生不愿失约,抱着桥柱不肯离去,最终被水淹死的故事。后人用“抱柱之信”来形容人坚守诺言、重情重义的精神。
这一成语强调了“信”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信义”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中,“抱柱之信”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但其精神依然值得借鉴,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商业往来以及个人修养方面。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抱柱之信 |
| 出处 | 《庄子·盗跖》 |
| 原意 | 尾生为守信,抱柱而死,比喻坚守诺言、重情重义 |
| 引申义 | 表示对承诺、信念的执着与忠诚,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扬他人重信守诺、有担当的品质 |
| 现代意义 | 在现代语境中,强调诚信、责任与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
| 相关成语 |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信守不渝 |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精神象征 |
三、结语
“抱柱之信”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诚信和承诺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对“信”的坚守,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