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欲滴解释及出处】“苍翠欲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植物颜色非常鲜绿,仿佛快要滴下水来,给人以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该词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或绿色植物的繁茂状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学美感。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苍翠欲滴 |
| 拼音 | cāng cuì yù dī |
| 含义 | 形容草木等颜色非常鲜绿,好像要滴出水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绿色植物的繁茂状态,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
| 近义词 | 碧绿如洗、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
| 反义词 | 黄黄巴巴、枯黄萎蔫、黯淡无光 |
二、词语出处
“苍翠欲滴”最早见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虽未在《诗经》《楚辞》等早期典籍中明确出现,但在明清时期的诗词、散文中较为常见。
例如:
- 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图咏》
“竹影摇窗,苍翠欲滴。”
此句描绘了竹林在阳光下的清幽景象,表现出其颜色之鲜绿,仿佛能滴落。
-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
虽为饮食类书籍,但文中也提到“山色苍翠欲滴”,用于形容山景之美。
此外,在现代文学中,“苍翠欲滴”也常被用来描写自然风光,如山水画、园林景观等,是中文中极具画面感的词汇之一。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 场景 | 例句 |
| 自然描写 | 山间的松树苍翠欲滴,令人神清气爽。 |
| 园林景观 | 这座园林中的藤蔓苍翠欲滴,充满生机。 |
| 文学创作 | 他笔下的山林苍翠欲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
四、总结
“苍翠欲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绿色植物的鲜亮与生机。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广泛应用,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提升写作和表达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