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简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期间的故居遗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馆不仅保存了杜甫在成都的生活遗迹,还收藏了大量与杜甫相关的文物和文献资料,是研究杜甫生平及其诗歌艺术的重要场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公元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避乱入蜀,寓居成都浣花溪畔,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在其旧址上修建了杜甫草堂,并于1964年正式成立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简介(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
| 英文名称 | Du Fu Thatched Cottage Museum, Chengdu |
| 建立时间 | 1964年 |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畔 |
| 所属单位 | 成都市文化局 |
| 文物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主要展品 | 杜甫手迹、诗稿、碑刻、古籍、历代书画作品等 |
| 建筑风格 | 仿唐建筑,结合传统园林设计 |
| 研究方向 | 杜甫生平、诗歌艺术、唐代文化及历史 |
| 游客服务 | 提供导览、讲座、文化活动等 |
| 门票信息 | 免费开放(部分展区需购票)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不仅是杜甫精神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到杜甫当年的生活气息,领略其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同时,博物馆也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播中华诗词文化,激发人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