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岌岌可危的意】“岌岌可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这个成语的结构和含义都较为明确,但在实际使用中,有时会被误用或曲解。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及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岌岌可危 |
| 拼音 | jí jí kě wēi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今君之德,如日之升;而民之怨,如山之崩。此其势,岌岌可危也。” |
| 本义 | 形容形势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崩溃或失败。 |
| 引申义 | 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处境、事业、关系等处于高度不稳定或危险状态。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举例说明 |
| 描述局势 | “当前经济形势岌岌可危,企业纷纷裁员以求生存。” |
| 表达担忧 | “他病情恶化,情况岌岌可危,医生正在全力抢救。” |
| 讽刺现状 | “公司管理混乱,发展停滞,局面岌岌可危。”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问题 | 说明 |
| 误用为“很危险” | “岌岌可危”强调的是“极度危险”,而非一般的“危险”。 |
| 误用于非紧急情境 | 如:“考试成绩岌岌可危”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改为“岌岌可危的分数”或“岌岌可危的成绩”。 |
| 混淆近义词 | 如“危在旦夕”、“摇摇欲坠”等,虽意思相近,但语境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四、总结
“岌岌可危”是一个具有强烈警示意味的成语,适用于描述各种高风险、不稳定的状态。正确使用这一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担忧或警告。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应注意其语境和搭配,避免误用,从而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结语: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准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对于“岌岌可危”这样的成语,只有深入理解其内涵,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避免误解与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