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分别是什么】“程门立雪”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成语故事,出自宋代《宋史·杨时传》。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中被广泛引用,也常用于教育、礼仪等方面,用来形容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精神。
一、故事
故事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杨时与游酢前往拜访理学大师程颐,但程颐正在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二人在雪中站立等待,直到积雪一尺多深,最终感动了程颐,得到教导。
主要人物:
- 杨时:学者,尊师重道的代表人物。
- 游酢:杨时的朋友,一同求学。
- 程颐:理学大师,学问渊博。
关键情节:
- 求见程颐未果。
- 在雪中等候多时。
- 程颐醒来后深受感动,亲自教授。
二、成语含义分析
“程门立雪”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尊重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宋史·杨时传》 |
| 时间 | 北宋时期(约11世纪) |
| 地点 | 河南洛阳(程颐住所) |
| 人物 | 杨时、游酢、程颐 |
| 核心事件 | 两人冒雪等候程颐,最终得教 |
| 寓意 | 尊师重道、虚心求学、坚持不懈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扬学生对老师的敬重或强调学习态度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程门立雪”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提醒我们:
- 学习需要耐心与坚持,不能急功近利。
- 对于有经验、有学问的人,应保持敬畏之心。
- 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因困难而退缩。
虽然时代变迁,但“程门立雪”所传递的尊重、谦逊与毅力,依然是值得传承的价值观。
四、结语
“程门立雪”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往往来自于对知识的虔诚追求和对师长的真诚敬仰。无论身处何地,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与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