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鸡黍之交什么意思】“鸡黍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范式传》,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重信守诺的交往。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困难时刻依然不离不弃、讲求诚信的朋友关系。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鸡黍之交 |
| 拼音 | jī shǔ zhī jiāo |
| 出处 | 《后汉书·范式传》 |
| 含义 | 形容朋友之间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的深厚友谊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友情,偏书面语 |
| 近义词 | 金兰之交、管鲍之交 |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忘恩负义 |
二、出处与典故
“鸡黍之交”最早见于《后汉书·范式传》:
> “范式字巨卿,少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后五年,元伯卒,式闻之,素服奔丧,既葬,乃去。”
这段故事讲述的是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友情。范式答应两年后回乡探望张劭,后来张劭去世,范式仍然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吊唁,体现了他言而有信、重情重义的品质。后人便用“鸡黍之交”来形容这种深厚的友情。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鸡黍之交”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演讲或文章中,仍被用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诚信的推崇。
例如:
- 在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中,作者写道:“真正的友情,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像‘鸡黍之交’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在朋友间互相鼓励时,也可以说:“你我之间的情谊,堪比‘鸡黍之交’。”
四、总结
“鸡黍之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信任与忠诚。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那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信守承诺的朋友。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朋友之间重情重义、信守承诺的深厚友谊 |
| 典故来源 | 《后汉书·范式传》 |
| 现代使用 | 文学、演讲、文章中表达友情与诚信 |
| 使用建议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适合强调友情的深度 |
通过了解“鸡黍之交”,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也能更加理解古人对友情的重视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