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是保障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是我国针对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制定的重要标准,适用于各类地下建筑,包括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
该规范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构造做法到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高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减少渗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与使用功能。
以下是对该规范中关于“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相关内容的总结:
一、适用范围
内容 | 说明 |
适用工程类型 | 附建式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地铁站、地下商场等 |
工程特点 | 与地面建筑相连,通常埋置于地下一定深度,受地下水影响较大 |
二、防水等级要求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及环境条件,地下工程防水分为不同等级,具体如下:
防水等级 | 要求说明 |
一级防水 |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适用于重要工程或对防水要求极高的场所 |
二级防水 |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适用于一般性地下工程 |
三级防水 | 允许少量渗水,但不得形成水流,适用于非关键部位或临时性工程 |
三、防水材料选择
材料类型 | 适用场景 | 特点 |
高分子防水卷材 | 常用于主体结构外侧 | 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 |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 适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 | 可与混凝土结合形成防水层 |
防水涂料 | 适用于节点部位或复杂结构 | 施工灵活,适应性强 |
纵向止水带 | 用于结构缝、变形缝 | 防止地下水沿接缝渗入 |
四、施工要点
施工环节 | 关键控制点 |
基层处理 | 必须清理干净,无浮浆、油污等,保证基层干燥、平整 |
防水层铺设 |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搭接、粘贴,避免空鼓和漏涂 |
接缝处理 | 采用密封材料填充,确保接缝严密不渗水 |
防水层保护 | 设置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 |
五、验收标准
验收项目 | 验收内容 |
外观检查 | 防水层是否完整、无破损、无气泡 |
渗漏检测 | 通过注水试验或观察法检测是否存在渗漏 |
材料检验 | 防水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提供合格证明 |
施工记录 | 包括施工过程、材料使用、检测数据等 |
六、注意事项
- 防水工程应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加强排水措施,降低水压;
- 结构变形缝、施工缝等部位应重点处理,防止成为渗水通道;
- 防水层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施工,避免损坏。
结语: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为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提供了系统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指导,合理应用该规范,能够有效提升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保障建筑的安全与耐久性。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工程特点,严格按规范执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